成都春熙路步行街是有著長達百年歷史的一條老街,同時也是眾多知名品牌、老字號、成都美食小吃的匯集地。到成都旅游的游客都會慕名前往春熙路,因為這里可以購物、品嘗美食、娛樂休閑,而且春熙路位于成都市中心,距離天府廣場約1公里,距離寬窄巷子約3公里,距離錦里及武侯祠也不到4公里。
春熙路步行街是當今成都經濟發展的一縮影,而距離春熙路約3公里的寬窄巷子是老成都的縮影,這兩個地方都值得一去。
春熙路的發展歷程:
1924年,軍閥楊森入主成都后,打著“建設新四川”的口號,推行新政,春熙路即是當時的修建而成,并起名為森威路。原本是修建一條十字型街道,但由于在拆遷時法國領事館翻譯鄭少馥拒遷,導致最終修建成了一條錯開的十字路,雖然有一些不足之處,但在十字交叉口修建的一處街心花園(現今的中山廣場),卻成了一道特殊的風景線。
1928年,在街心花園修建孫中山站立銅像。
1943年,將站式的孫中山銅像改為孫中山坐像,這尊坐像一直保留至今。
1949年,新中國成立后,楊森離開成都逃往臺灣,森威路正式改名為春熙路。
1953年,公私合營運動后,私營金字招牌逐漸消失,雖然沒有以繁華景像,但春熙路任是成都最熱門的商業區。
1966年,文革后春熙路改名“反帝路”,文革后改回“春熙路”。
80年代初,隨著改革開放,春熙路開始逐漸繁榮。
1992年,春熙路夜市開張,一些關注成都商業的商人開始聚集在春熙路。
2001年,春熙路啟動改建工程項目,這是春熙路建成后最大規模的改建,至此春熙路夜市也因此取消。
2002年,春熙路改建完工并重新開街,春熙路步行街就成了現今樣貌。
現今,隨著成都的飛速發展,雖然購物及品美食也不一定到春熙路,但現在的春熙路已經是成都商業圈的一個代表,就好比到上海一定要逛南京路,到北京一定要逛王府井,而到成都就一定要去躺春熙路才能感受到成都的繁華。
據《新周刊》推出的“中國商業街排行榜”中,成都春熙路步行街排名第三,僅次于香港銅鑼灣、上海南京路,春熙路之后的是北京王府井、臺北西門町、武漢江漢路、廣州北京路、南京湖南路、鄭州德化街、哈爾濱中央大街。
20年代的春熙路
70年代的春熙路
80年代的春熙路
90年代的春熙路
90年代春熙路夜市景像
2002年改造后的春熙路
現在的春熙路
春熙路的美食
在春熙路品美食是必不可少的,而很多成都特色美食大部份都會在春熙路或附近開店,所以逛一個春熙路就能品嘗到成都最具特色的美食小吃,比如:龍抄手,賴湯圓,韓包子,夫妻肺片、鐘水餃、小龍坎火鍋等。